从一个压测数据说起
最近测试对象存储方案时,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项目:RustFS。在2核4G的配置下,单盘IOPS能跑到3800,内存占用比常见的Go实现还低30%。
更关键的是,它用Rust写的,Apache 2.0协议,完整兼容S3 API。
这是个什么项目
RustFS是一个开源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,GitHub上已经有10K+ Star。项目定位很明确:
- 兼容S3协议,可以和MinIO、Ceph互通
- 基于Rust开发,主打性能和内存安全
- Apache 2.0开源协议
- 内置完整监控方案
需要说明的是,项目目前还在Alpha阶段(版本号v1.0.0.alpha.45),官方明确表示不要用于生产环境。
实际测试环境
官方给出的压测配置:
- CPU:2核 Intel Xeon Platinum 8475B
- 内存:4GB
- 网络:15Gbps
- 磁盘:4块40GB,单盘IOPS 3800
这个配置在边缘节点或测试环境很常见,资源要求不算高。
三种部署方式
方式一:一键脚本
curl -O https://rustfs.com/install_rustfs.sh && bash install_rustfs.sh
方式二:Docker单容器
mkdir -p data logs
docker run -d -p 9000:9000 \
-v $(pwd)/data:/data \
-v $(pwd)/logs:/logs \
rustfs/rustfs:alpha
方式三:完整监控栈
docker compose --profile observability up -d
第三种方式会同时启动Grafana、Prometheus、Jaeger,可以直接看到分布式追踪和性能指标。
为什么选择Rust
对象存储系统的核心诉求是高并发、低延迟、稳定性。Rust在这几个方面确实有优势:
内存管理:编译期就能发现内存问题,运行时不会有GC停顿
并发安全:所有权机制从语言层面避免数据竞争
性能表现:零成本抽象,性能接近C/C++
从实际运维角度看,减少运行时故障就是降低oncall频率。
和MinIO的对比
客观来说,MinIO目前仍然是生产环境的主流选择。做个简单对比:
| 项目 |
RustFS |
MinIO |
| 开发语言 |
Rust |
Go |
| 开源协议 |
Apache 2.0 |
AGPL v3 |
| 成熟度 |
Alpha |
生产级 |
| 社区规模 |
10K+ Star |
48K+ Star |
| 内存特性 |
无GC |
有GC停顿 |
RustFS的Apache协议对商业化更友好,MinIO的AGPL协议有一定限制。但MinIO的成熟度和社区规模是明显优势。
适合什么场景
根据当前的项目状态,建议在这些场景尝试:
✅ 可以试试
- 开发测试环境的对象存储
- 边缘计算节点数据存储
- 技术选型的POC验证
- 学习Rust分布式系统
❌ 暂时别用
监控方案
项目内置了完整的可观测性方案,用docker-compose启动后可以直接使用:
- Grafana:可视化面板
- Prometheus:指标采集
- Jaeger:分布式追踪
- Redis:缓存层(可选)
- Nginx:网关层(可选)
这套方案对于测试环境来说已经够用了。
代码组织
从GitHub仓库结构看,项目采用标准的Rust工程组织:
- crates目录:模块化代码组织
- 多种构建方式:Makefile、Justfile、docker-buildx
- 完整的CI/CD配置
- 多架构镜像支持
代码质量从工程结构上看还不错。
一些建议
如果你想尝试这个项目:
- 先跑测试环境,熟悉S3 API的兼容情况
- 关注版本更新,项目迭代比较快
- 参与社区反馈,Alpha阶段的项目需要更多真实场景的反馈
- 等Beta版本,再考虑非核心业务的生产验证
最后
RustFS代表了基础设施领域用Rust重构的一个方向。虽然现在还不能直接上生产,但展示了Rust在分布式存储领域的可能性。
对于运维来说,多了解一个技术选项总是好的。我们会继续跟踪这个项目,等它更成熟时做更详细的测试。
关注《云栈运维云原生》,分享真实的运维经验和技术选型。
📌 项目地址
GitHub: https://github.com/rustfs/rustfs
📌 Rust教程
https://yunpan.plus/t/80-1-1
标签:#RustFS #Github #对象存储 #Rust #云原生 #S3 #MinIO